祖宗欲留万年基业,
吃喝嫖赌,
权贵颓废已显疲态。
寒窗苦读,
邀功争名心贪利禄,
难忍色诱,
寄情清谈本性怎掩。
叹叹叹,
盛世反被盛世害,
嘘嘘嘘,
权贵还因权贵赧。
中国传统文化,连精华带糟粕,全部继承。小女子并没有讥讽当今社会的意思,说的只是清朝嘉庆时期。
这幅画类似于中国的清明上河图,真实记录了康乾盛世刚结束时,大清官商在日本的经商生活。这是日本画家石崎融思在享和元年(1801年,中国是嘉庆6年,康乾盛世刚结束,乾隆皇帝去世2年)所画。
这不是小女子藏品,还是那位老兄收刮的海外艺术品。这是复制品,原作被日本某公立博物馆收藏。这幅画反映了当年中强日弱的实际情况以及中国权贵风流韵事,日本博物馆因此很少将此公开展览。那位老兄也是同样原因,重金收藏了这幅全仿真复制品(绢本)。能知道这幅画存在就不容易,还能搞到全仿真复制品,这老兄本事真够大的。
这条大船是中国福州制造的,当时把中国到达日本商船统称为“南京船”。
这位大清官商,船上还抽两口,酷毙了。
中国生产的大量工业品远销到这里,远不止丝绸和瓷器,起码还有家具、牌匾等。
中国酒可贵重了,哪能轻易打破?看看日本武士,打犯错误的苦役毫不手软。
闭门读书,清谈风雅,已经算是权贵中的奇葩了。不过,清谈风雅为什么要对他国女人呢?
调侃结束。再搞一些严肃的知识连接:
1、 清代的中日贸易
清代的中日贸易,也就是所谓的长崎贸易。日本德川幕府于宽永十年(1633)至十六年(1639)间发布一连串限制日本人出国的“锁国”政策,仅允许唐船(广义的中国船)和荷兰船至长崎港贸易.因此,中日间之往来,全赖中国船单方面进行。日本政府是被迫与中国和荷兰进行贸易的,荷兰是当时欧洲的海上霸王。如果不让贸易,这两个帝国很可能就将日本灭了。日本政府曾规定两国贸易上限(如同今天的配额),中国贸易配额是荷兰贸易配额的2倍。
2、激增的中日贸易
1684年(康熙23)解除海禁后,中国商船大举涌向长崎贸易。据文献记载,1684年24艘,1685年85艘,1686年102艘,1687年115艘,1688年194艘。当时中国出口给日本的商品是生丝,绢织物,药材,砂糖,书籍等,换回的日本商品是金,银,铜和海产品。日本政府曾经规定中国购买的铜产品限额:铜300万斤。
3、雍正"禁铜令"
清初康熙时制钱的比例是铜六铅四,质量较高;而到雍正时,由于铜材匮乏,只有用多加铅的含最去弥补,采用铜铅各半的铸造比例,使钱的铸字模糊,质量极差,给货币的流通带来了极大的不便。面对这种情况,雍正皇帝不得不通过政令禁止使用铜器,以此搜集铸钱的原料。雍正四年(1726年)正月户部建议:除乐部等必须用黄铜铸造的器皿外,一律不许再用黄铜制造;已成者,当作废铜交官,估价给值,倘有再造者,照违例造禁物治罪;失察官员,买用之人,亦照例议处。雍正批准实行。同年九月再下令,惟准三品以上官员用黄铜器具,其他一概禁止;现有铜器一律要在三年内交清。十二月,雍正帝特谕京城文武百官满汉军民人等交售铜器。皇帝本人也亲自带头,宫中不用黄铜造物。
由此可见,日本的铜原料对于清朝政府也是极为重要的,所以中国对日贸易也就全部官营了。
4、长崎唐馆
为防止中国人与当地人进行走私交易,同时防止贵金属金,银的大量流失,日本政府1689年建设「唐馆」。渡日的中国商人及水手在1689年以后,被限制居住于长崎之「唐馆」内,以防止中国人与日本人私下进行交易。唐馆总面积为9373坪(1 坪 = 3.3平方米,即总面积大约3万平方米),约为「兰馆」的2.5倍,可同时容纳2000-3000人。
这幅画是1801年时的长崎唐馆。
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: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!!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